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 >

搜索 网站地图 设置首页

海昏侯墓为何能数次躲过盗墓黑手

2016-04-07 来源: 凤凰网
分享到: 0
 

 

二十个世纪以来连绵不绝的盗掘,已让汉代墓葬“十室九空”。海昏侯墓园能够基本保存完好,堪称众多不幸汉墓中之万幸。这座墓何以能躲过历代盗墓贼的光顾?盗墓与考古,堪称一对如影随形的正邪兄弟,它们有着怎样复杂的双向关系?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先生,将在本文中为您一一解读。

盗墓团队使用技术手段,精准地测定了主墓室正中位置,并打下了一个深达14米的盗洞。盗墓者循盗洞而下,已经将主椁板锯开,离发现主棺“功亏一篑”。村民的及时报警、考古队员的及时抢救,让海昏侯墓免于被盗。

由盗墓引发的海昏侯墓考古发掘

2011年3月23日,正在做饭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突然接到一个电话。接到电话后,杨军匆匆放下手中的锅铲,迅速赶往南昌郊外的墩墩山。

墩墩山,是南昌人所共知的荒郊野岭。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,能让杨军连饭也不吃?

原来,群众举报,墩山发现了一处盗洞,这里极有可能正在进行一场盗墓。杨军驱车火速赶到现场,发现山包上有一个长约1.2米、宽约0.6米、深达14.8米的盗洞。他循盗洞而下,发现了一个已被局部破坏的棺椁——持续五年的西汉海昏侯国墓园考古发掘工作,就此拉开了大幕。

一座创造了诸多纪录的汉代大墓考古发掘,竟然是由一次险些成功的盗墓意外引发的。江西考古所方面介绍,盗墓者并非单打独斗,而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;盗墓行动也绝非业余,他们显示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准。历史的吊诡在于,海昏侯墓已经在地下沉睡了20个世纪,如果没有这次“功败垂成”的盗墓,恐怕它还将继续沉睡下去。

千钧一发之际,海昏侯墓逃过一劫。图为海昏侯墓主椁室内,正在一丝不苟地处理文物的考古人员。

天命加运气,不幸中之万幸

当然,盗墓者绝不可能对海昏侯墓这样的王侯之墓心慈手软。在考古发掘现场,除了那个作案未遂的现代盗洞外,主墓室西北角还发现了一个盗洞和一盏五代时期的灯具。原来,早在一千多年前,盗墓者就已经光顾过这里。不过,同样没有成功。

昔日盗墓“望水兴叹”,今朝考古一片坦途。图为刚刚打开的海昏侯墓,从主椁室上方的盗洞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有积水。历史上发生的鄱阳湖水倒灌,使墓穴内浸满了水。在技术条件限制下的古代,这让盗墓者“望水兴叹”。现代考古技术则成功地解决了排水难题,让海昏侯墓的保护和发掘成为可能。

一次地震、一次渗水,再加上总是适时眷顾的运气,保护了海昏侯墓免遭盗掘。

观察中国地震带分布图,我们看到南昌并不在其中,江西也是中国地震灾害等级最小的省份之一。不仅如此,在《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》里,江西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微震区,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微乎其微。然而,偏偏就在海昏侯墓埋入地下快四百年之时,南昌发生了一次地震。《晋书·五行志》记载:“元帝太兴元年四月,西平地震,涌水出。十二月,庐陵、豫章、武昌、西陵地震,涌水出,山崩。干宝以为王敦陵上之应也。”

天命般的地震和渗水,加上无处不在的运气,使海昏侯墓得以保全。

海昏侯墓

横横竖竖看汉墓,石室土坑各不同

竖穴土坑墓以北京大葆台汉墓为代表

大葆台汉墓也是一座竖穴土坑墓,墓主是西汉广阳顷王刘建。虽为诸侯墓,却使用了“天子之制”的“黄肠题凑”。“黄肠题凑”为汉代特有的奢华葬制,指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。虽是“天子之制”,有时也可恩赐王侯贵戚使用。大葆台汉墓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“梓宫—便房—黄肠题凑”格局的汉墓,其墓道、外回廊、车马库、内外椁房、“黄肠题凑”等衔接在一起,构筑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。绘图/付大伟

竖穴石室墓以济南双乳山汉墓为代表。汉初流行竖穴墓,竖穴墓是从地面上垂直向下挖出墓葬坑,然后将墓主棺椁垂直置入坑内,再摆入随葬品的,最后逐步填上封土的墓葬形制。依据椁室材料的不同,还可以细分为竖穴土坑墓、竖穴石室墓等形制。竖穴墓的代表有长沙马王堆汉墓,海昏侯墓也属于典型的竖穴土坑墓。绘图/付大伟

横穴崖壁墓以河北满城汉墓为代表。西汉中期以后,黄河流域开始流行横掏土洞作为墓圹,所以称为“横穴墓”。满城汉墓是“横穴墓”的早期代表。不仅如此,因为它造在山崖之内,因此又被称作“崖墓”。满城汉墓的设计突出了一条水平神道,包括耳室、前室、后室等部分,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地上的建筑,因此也有“地下宫殿”之称。总的来说,用横穴取代竖穴,用砖和石料构筑墓室,这是汉墓的主要发展演变趋势。绘图/付大伟

分享到: 0